央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(记者 郑洁怡)今天是全国护发日,在这个日子里,让我们来关注头发的健康!你平时是否注重对头发的打理?你是否饱受脱发的困扰?你知道吃哪些食物可以“养头发”吗?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陆霜梅给出解答,从根源上呵护大家的“每一丝美丽”,开启养发的全新篇章!
・ 哪些营养素对于头发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?这些营养素在护发过程中分别扮演怎样的角色?
1.蛋白质是头发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对于头发的生长和修复起着关键作用。
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,如果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,头发就可能变得脆弱、易断,生长速度也会有所减缓。
2.维生素B族中的多种维生素对于头发健康十分重要。
维生素 B7(也称为生物素)有助于维持头发的正常生长和健康,缺乏时可能导致头发稀疏和脱发。维生素B12参与细胞代谢和红细胞生成,缺乏时可能会引起贫血,从而影响对头发的营养供应。
3.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钙、磷代谢,对毛囊是否能发挥正常功能和头发的生长周期有一定影响。
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脱发。
4.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,能够保护头皮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,有助于维持头皮的健康和头发的光泽。
5.矿物质在护发过程中也不能缺席。
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,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有效输送到毛囊,从而引起头发干枯、脱落;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和代谢,对于头发的正常生长和修复有重要作用,缺锌可能导致头发稀疏、生长缓慢;铜有助于维持头发的正常颜色和结构,缺乏铜可能导致头发色素减退和发质变差。
・ 头发的健康状况能否反映出一个人的整体营养水平和健康状态?
1.头发的生长和维持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支持。
如果一个人的饮食长期缺乏这些必要的营养素(如上文所述),可能会导致头发变得干燥、脆弱、易断裂,甚至出现脱发等问题。
2.从健康状态的角度来看,某些疾病也会在头发上有所体现。
比如,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导致头发干燥、稀疏;内分泌失调可能引起脱发或头发油脂分泌异常;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导致头发变薄、脱落;患有严重贫血的人,由于体内缺乏铁元素,头发可能会变得细软、易脱落。
3.需要注意的是,头发的健康状况只是一个参考指标,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一个人的整体营养水平和健康状态。
如遗传、环境、压力、不良的头发护理习惯等因素,也可能对头发的外观和质地产生影响。但当头发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时,它可以作为一个警示信号,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营养和健康状况,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查和评估。
・ 对于已经出现脱发问题的人,可以吃哪些食物帮助“长头发”?
医生提醒,虽然吃以下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们“长头发”,但前提是要保证每天对基础能量的摄入,才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1.富含蛋白质的食物:如鸡肉、鱼肉、牛肉、豆类、蛋类和奶制品。
如上文所述,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构成成分,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和修复。
2.富含维生素 B 族的食物:包括全麦食品(如全麦面包、糙米)、动物肝脏、瘦肉、绿叶蔬菜等。
维生素 B 族有助于维持头皮的健康和头发的正常生长。
3.富含维生素 E 的食物:例如杏仁、鳄梨、菠菜等。
维生素 E 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够保护毛囊细胞免受氧化损伤。
4.富含铁的食物:像动物血、动物肝脏、红肉等。
铁元素缺乏容易导致贫血,影响头发的营养供应,从而加重脱发。因此,适量食用富含活性铁的食物可以补充铁元素,从而改善因缺铁引起的脱发问题。
5.富含锌的食物:牡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动,对头发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。
医生提醒:“食物对于脱发的改善作用通常是辅助性的,且因人而异。如果脱发问题较为严重,还需要及时就医,查明原因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。”
・ 像这样,将“养头发”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↓
洗头方面:
(1)控制洗头频率,一般2至3天洗一次为宜,避免过于频繁洗头导致头皮油脂过度流失。
(2)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,以40℃左右为佳,过高的水温会损伤头皮和头发。
(3)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,而不是用指甲抓挠,减少对头皮的刺激和损伤。
护理方面:
(1)洗完头后,尽量用毛巾吸干水分,避免用力揉搓,然后使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,保持适当距离。
(2)定期使用发膜或护发精油,为头发补充营养和水分。
(3)减少使用热工具,如直发器、卷发棒等,如需使用,先涂抹防热护发喷雾。
日常习惯方面:
(1)避免长时间暴晒,外出时戴帽子或使用遮阳伞,防止紫外线损伤头发。
(2)减少染发、烫发的频率,化学药剂会对头发造成损害。
(3)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水和梳子,如木质梳或牛角梳,可减少静电。
(4)保持良好的作息,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头发的新陈代谢。减轻精神压力,压力过大会导致脱发,可通过运动、冥想等方式缓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