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(记者 雷妍)中国睡眠研究会相关报告显示,我国有失眠症状人群为30%~48%;失眠症状每周≥3次的失眠症患病率为16%~21%;伴有明显日间功能损害的失眠症患病率为9%~15%。
“睡眠应该是人的生理性本能。”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、复旦大学教授黄志力指出,随着社会竞争、工作压力、人口老龄化及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的“不良生活方式”,睡眠问题逐渐凸显。黄志力表示,一方面,我国睡眠障碍问题逐渐凸显,并呈现年轻化趋势;另一方面,睡眠问题也成为“共病”之一: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会导致睡眠问题,同时约68%的焦虑症以及45%的阿尔茨海默病首诊原因是睡眠障碍,需要引起重视。
优质的睡眠什么样?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赞提出,优质睡眠有六个维度:
1.睡眠时长,6~8小时睡眠时间对成人刚刚好,过长的睡眠时间反而会增加部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发病风险;
2.保证睡眠效率,不建议在不睡觉时躺在床上,这样增加卧床时间并影响“睡眠”与“床”之间建立的强联系,降低睡眠效率;
3.保持规律睡眠,周末和工作日应保持同样的睡眠节律;
4.合理的睡眠时间,建议在晚9:00-11:00点入睡,晚睡或提早入睡,都可能影响睡眠时间;
5.良好的睡眠质量,建议公众白天要尽量在户外阳光下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,避免使用过于兴奋的药物或过量咖啡、茶等饮品;
6.白天要保持足够的觉醒,不能不加以控制的打盹,维持良好的日间功能,晚上才可能睡得更好。
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岳伟华提示,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,需要提高警惕,包括:入睡困难,卧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;睡着后觉醒2次以上且难再入睡;清晨早醒30分钟以上;以及白天嗜睡、记忆功能下降、焦虑抑郁伴情绪易怒等症状。
岳伟华提醒,如果上述失眠症状每周出现3次以上,持续3个月以上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睡眠门诊、精神/心理科或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就诊。